暑假还不到一个月,就已经接到40多个头面部外伤的孩子了,几乎每个都缝了几十针,太让人心疼了。 近日,宁波市六院整复外科的医护人员希望用血淋淋的事实给广大家长提个醒,暑期期间一定要加强看护,防止孩子发生意外伤害。 “正所谓‘灯下黑’,这类事故多发生在人们认为最安全的家里。这是许多家长始料不及的。” 
暑假以来孩子头面部外伤多发 7月以来,宁波市六院整复外科已经接诊40多个头面部外伤的孩子,其中最小的1岁,最大的9岁,男孩22人,女孩19人。 一岁半男孩东东(化名),走路摔倒,鼻子正好碰上茶几边缘,导致鼻翼和鼻小柱横断,几乎等同于鼻子由下往上挨了一刀。 在局麻外加两个家长摁着的情况下接受缝合,软骨缝了6针,皮下缝了13针,皮肤缝了26针,加起来一共45针。医生足足花了2小时。 8岁女孩萌萌(化名)骑平衡车时撞了墙,鼻子和上唇均严重受伤,最后鼻子缝了两层12针,上唇缝了3层40针。 医生说,待伤口长好,这两个孩子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去疤,治疗起码需要6个月,费用约在8000元,然而即使恢复得再好,还是会留下细微痕迹。 9岁小女孩林林(化名)在平地上磕伤,下巴磕出一道6厘米长的裂口,几乎深可见骨,缝了3层共30针,其中肌肉一层6针,皮下一层6针,皮肤一层18针。 拆线后林林也要涂抹几个月的抗疤痕药膏,如果疤痕增生厉害,还要做多次激光治疗。 3岁小男孩卓卓(化名)在台阶上玩闹时碰伤了额头,造成一道4厘米长的伤口,先是在社区医院缝了4针止血,次日转到市六院整复外科重新缝合,缝了3层共28针。 之后也要接受涂抹几个月的抗疤痕药膏。 还有两个10岁的小男孩,两人相互打闹时受了伤,一人眶周皮肤裂开一道长4厘米、宽1厘米的口子,肌肉也断了,可以看到骨头,缝了4层,其中骨膜一层3针、肌肉一层10针,皮下一层10针,皮肤一层20针。 另一人也是同个位置受伤,伤情相对较轻,但一道1.5厘米的裂伤也缝了3层共12针。 医生介绍,针对伤口,以往单层的疏松的缝法会造成凹陷的蜈蚣形伤疤,甚至导致面部不对称,后续修复非常麻烦。 现在缝多层、多针,主要是出于美观的考虑,“皮下、肌肉、软骨等用的是可吸收缝线,一般2个月内就会被人体吸收,不需要拆线。但可吸收缝线分解时会产生酸性物质,刺激疤痕增生,所以不适用于表皮的缝合。” 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安全”的家中 让许多家长始料不及的是,孩子头面部外伤多发生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家里。 医护人员就孩子们的受伤原因和场地作了不完全统计,排名列的包括: ● 家里,桌椅磕伤;家里,浴室跌倒; ● 室内,阶梯碰撞,尤其是家里小型的爬梯或是双层床的爬梯和梯柜; ● 户外或室内,平地摔伤; ● 户外,体育器材,尤其是小区里年久失修并不稳固的运动器材。 “七八月份正值暑假,天气又热,许多孩子大部分时间就待在家里。孩子天性好动,小空间里也会进行各种活动和探索,往往又只有一个老人看着,一不留神就容易发生意外。”周亚丹医师表示。 另一个让人没想到的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头面部外伤发生在平地上,而不是一些高低不平的地方。 医生是这样解释的—— 这是因为,孩子在平地活动时更加放得开,然而由于年纪小,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较差,危险预判能力较弱,应急处理能力也较弱。 然而皮肉却非常娇嫩,骨骼与地面‘硬碰硬’,皮肉被挤压,于是皮肤破了,肌肉断了,造成严重又骇人的外伤。 鉴于上述情况,专家提醒,暑假期间广大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和教育,即使是在家中,即使是在平地,也不能放松警惕。 孩子脸头部受伤后怎么办 意外发生后家长要克服恐慌心理,快速冷静下来。 然后尽快就医,进行清创、缝合,如果当地医疗机构不能开展美容缝合,72小时内可重新缝合。 超过72小时的伤口,在伤后一周及时拆线,然后尽早地进行抗疤痕治疗,包括药物外用和激光综合治疗。 如果疤痕对外观影响较大,家长也要做好心理准备,相应的修复是一场持久战。 伤口的护理也有学问。原则是防水、透气、防晒。 防水大家一般都能做到,但有的家长怕孩子抓挠伤口,也怕细菌侵入伤口,经常用纱布、创可贴把孩子的伤口‘保护’起来,这是不利于伤口恢复的。 此外,疤痕在阳光曝晒下容易形成色素沉着,所以防晒很重要,许多家长却不知道。 医生建议,3个月里要加强防晒,儿童可戴帽子防晒,或涂抹儿童专用的防晒霜。 至于大家都很介意的海鲜、酱油,则不在禁忌之列,一般来说,孩子之前怎么吃,之后就怎么吃,不要太重口味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