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是常有的事,绝大多数人经过治疗或自然痊愈就会恢复正常。但也有少部分人,一次崴脚后,会形成习惯性崴脚,容易反复发生崴脚,原因是因为在其过去扭伤时损伤了重要的踝关节韧带、肌腱、关节囊,一旦这些结构受损了,踩关节就不稳定了,就会经常出现崴脚。 习惯性崴脚的原因 脚踝韧带、肌腱中存在着大量神经感受器—本体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对脚踝的空间位置负责,有点像导航用的GPS, 它们会随时随地地把身体的空间位置及时向大脑汇报,大脑会发出指令来调节每条韧带、肌腱及每块骨头的位置,从而使脚踝、肢体处于最佳体位位置,才能站得稳、跑得快,完成日常生活中看似简单的走路、跑步、爬山等复杂的运动。 但由于外伤损伤了这些肌腱、韧带,存在其中的这些本体感受器受损,它们不再有效井及时地与大脑联系,运动时不能有效地控制脚踝,会有脚迈出去了,但不知迈到哪里;落地时也不能随着地面的情况调整脚的姿态,随便落地,随便踩,踩在平地问题不大,但稍有不平整的地面脚踝就会崴脚,也就会经常、没有任何理由地崴脚了,以致后来小坑小坎甚至平地也会经常崴脚,出现了习惯性崴脚。 如何避免习惯性崴脚 要减少或避免出现习惯性崴脚,崴脚后的正确治疗非常重要。急性踝关节扭伤后首先要排除骨折,在没有骨折的情况下,新的推荐治疗应遵守POLICE原则。 Protect(保护) :有效保护措施, 如石膏夹板、支具护具等,防止进一步损伤组织。 Optimal Loading(适当负重) :有限的适合伤情的负重,也就是说可以静止站一站,脚踝有个力量的刺激,利于未受损组织的功能维持,减少韧带组织中的神经感受器——本体感受器的功能退化。 lce(冰敷) :让受伤部位温度降低,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抑制肿胀。每次10~20分钟,每天3次以上,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敷在患处,可用湿毛巾包裹冰块,以免冻伤。冰敷仅限伤后48小时内。 Compression (加压):使用弹性绷带包裹受伤的踝关节,适当加压,可以减轻肿胀的发生。注意不要过度加压,否则会加重包裹处以远肢体的肿胀、缺血。 Elevation (抬高):将肢抬高, 高于心脏位置,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伤后3周的功能锻炼方法,早期用伤脚单足站立,每次15分钟,每日4次,在2~3周脚踝的力量及平衡初步得到锻炼后,就要伤足站在瑜伽用的平衡球或软枕头等上进一步练习脚踝的控制能力,这个过程还需要3周左右时间,待这些都没问题了,就基本康复了,就可以练习慢跑等一些恢复性体育活动了。 ——节选自《生活与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