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于中年女性,在咳嗽、打喷嚏、大笑等腹部压力增高时出现的不自主尿液漏出的现象,医学上称为“压力性尿失禁”。研究显示,中国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高达18.9%,在50-59岁年龄段则高达28%,对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心理问题,被称为“社交癌”。但由于社会和文化因素,很多女性朋友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关注不够,导致了延误治疗。 【造成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逐渐增高,高发年龄为45-55岁,60岁以上的发病率可高达38%。这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肌松弛、雌激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等有关。 生育因素:婴儿经产道分娩时,对阴道、膀胱及尿道造成很大压力,神经和肌肉极度延展,发生损伤的机会增加,最终导致尿控能力的下降。 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紧密相关,两者常伴随存在。 长期腹压增高:常见于肥胖、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长久站立等人群中。肥胖患者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显著增高,体重减轻与压力性尿失禁的改善和缓解相关,减肥后的患者其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降低50%。 【压力性尿失禁的严重程度】 轻度: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时偶发尿失禁,无需使用尿垫。 中度:腹压增加及站立时,有频繁的尿失禁,需要佩戴尿垫生活。 重度:起立活动或卧位体位变化时即有尿失禁,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交活动。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 对于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 生活方式干预:肥胖是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每位患者都应当做好相关教育,此外,戒烟戒酒、预防便秘,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也有助于缓解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盆底肌训练:是指南高度推荐的保守治疗项目,既是治疗手段也是预防所需。早在分娩前就应该开始训练,并作为产后康复项目长期坚持。盆底肌训练要达到相当的训练量才可能有效。训练的方法是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次,持续8周或更长时间。对于不能长期坚持的患者还可通过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增强疗效。 对于中-重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采取手术的治疗方式。
最后提醒病友,有“漏尿”了别尴尬,应积极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